為追蹤環境生态領域研究熱點與學術前沿動态,促進不同學科及研究方向之間交叉融合,增進學者間學術交流讨論,加強學者科研水平和能力建設,本期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青年學者學術沙龍特邀請暨南大學楊揚教授、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許玫英研究員,同研究院師生等一起分享研究進展與心得。活動将采取開放式分享和讨論的模式,誠邀研究院廣大師生積極參與。
青年學者學術沙龍(第八期)具體安排如下:
活動時間:2021年9月24日14:00-17:00
活動地點: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503A會議室
活動福利:提供點心、水果、飲品等
活動主持人:張遠教授

特邀報告題目1:水生态修複技術及應用
特邀嘉賓簡介:楊揚,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多年來從事受損水體生态修複技術及理論;人工濕地構建、天然濕地恢複技術及理論;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回用生态工程技術與理論;河流水環境修複技術與理論研究,特别在人工濕地植物碎石床生态系統淨化機理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研究工作,形成了系統的技術和知識體系。負責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水專項東江項目等多項國家、省及地方重大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CN1974936A、CN2012643A),近年來發表論文30餘篇。
特邀報告題目2:水污染微生物強化技術及應用
特邀嘉賓簡介:許玫英,“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7)、國家優青(2014)、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2)、“廣東特支計劃”創新領軍人才(2014)、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2010)、廣東“五四青年獎章”(2005)等獎項獲得者。長期緻力于環境微生物學研究,在微生物治理環境污染理論和技術研究中取得多項創新性科研成果。先後承擔了“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4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已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SCI收錄論文130多篇,其中第一和通訊作者論文90多篇,包括微生物學和環境工程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Environ Sci Technol等;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0多件,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56項、美國專利1件。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完成了多項水污染微生物強化治理工程,其中以第一完成人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8)、二等獎(2014)各1項。
報告題目3:電活性微生物種間電子傳遞的效應與機制
報告人3簡介:陳姗姗,太阳成集团tyc234cc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廢水和固廢的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環境載體-微生物界面的電子傳遞機制研究。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擔任Water Research、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期刊審稿人。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30餘篇(一作/通訊17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他引1400餘次,H因子16。
報告題目4:環境DNA流域水生态監測與健康評價
報告人4簡介:李飛龍,太阳成集团tyc234cc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博士後,2020年9月畢業于南京大學。主要從事環境DNA生物監測、污染物生态效應評估等方面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1項,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研究發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