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蹤環境生态學研究熱點與學術前沿動态,增進青年學者間學術交流,促進不同學科及研究方向之間交叉融合,提升青年學者科研水平,本期的研究院青年學者學術沙龍特邀3名嘉賓,分享研究進展與心得,并與與會學者互動交流。活動将沿襲前兩期的風格,采用開放式分享和讨論的模式,誠邀研究院廣大青年科研人員積極參與,享受學術盛宴,激發創新靈感,尋求原創突破。
青年學者學術沙龍(第三期)具體安排如下:
活動時間:2019年12月27日09:00-12:00
活動地點:科技北樓503A會議室
活動福利:提供點心、水果、飲品等
活動主持人:江進教授
報告題目1:Self-Assembling of Neutral and Charged Nanoparticles into Core-Shell Nanohybrids with Size Control
報告人1簡介:易鵬,男,美國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土木環境測繪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畢業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主要從事膜蒸餾技術,納米顆粒在血液中的遷移轉化,及納米自裝配等方向的研究。
報告題目2:水污染控制鹵素自由基化學機理和調控
報告人2簡介:方晶雲,女,中山大學副教授、博導。2006-2010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010-2012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年起在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水的物理化學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包括高級氧化技術、自由基化學和高活性過渡态錳化學。發表SCI論文5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獲得James J. Morgan ES&T早期成就獎,“首創水星獎”科學創新類銀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
報告題目3:碳納米管活化過硫酸鹽氧化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與機理
報告人3簡介:關朝婷,女,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在讀博士,現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進行聯合培養。主要研究方向為基于碳催化材料的高級氧化技術,以及鹵代氧化副産物的生成規律與控制方法,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7篇,其中3篇發表于環境領域頂級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