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青年學者學術沙龍(第四期)圓滿結束

時間:2020-10-19

點擊:

2020年10月16日下午,研究院第四期青年學者學術沙龍在科技北樓503A會議室舉辦。本次活動由研究院梁賽教授主持,并邀請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紹晴副教授、吳俊良博士生以及我院梁雨晗博士進行學術報告。研究院教授、博士後以及研究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青年學者學術沙龍(第四期)

會議伊始,陳紹晴作題為“跨區域能-水-碳耦合模拟與管理——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的學術報告。首先,他以“什麼是耦合研究(nexus study)”展開論述,并探讨耦合研究在生态環境中的重要性。陳紹晴總結了耦合的相關指标,并以粵港澳大灣區能-水-碳耦合足迹案例進行闡述。最後提出跨區域能-水-碳耦合的研究框架與量化方法,發現耦合足迹強度高于整體環境足迹強度,認為從産業鍊角度管理能-水-碳耦合更為有效。

陳紹晴副教授作報告

随後,吳俊良作題為“東莞社會經濟發展對顆粒物污染的影響研究”的學術報告。他首先介紹了研究背景以及過往主要研究成果,并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讨論,認為社會經濟發展與顆粒物污染更深層次的關系仍需要進一步挖掘。吳俊良以東莞為例構建了一套顆粒物環境污染核算框架,并在東莞社會經濟發展與顆粒物污染的相互關系研究中發現,東莞PM2.5的主要驅動因素為二産比例、人均GDP、低級公路密度及摩托車數量,最後提出了主要政策建議及啟示。

吳俊良博士作報告

最後,梁雨晗以“中國食物-能源-水系統的空間關聯關系及其社會經濟影響因素分析”為主題作報告。梁雨晗以多區域投入産出模型為基礎,分别從消費端和投入端對中國省級食物-能源-水系統的空間關聯關系進行量化分析,進一步利用結構分解分析方法,識别出影響食物-能源-水系統的關鍵社會經濟影響因素,最後對該課題進行了展望,提出了未來研究思路。

梁雨晗博士作報告

本次學術沙龍的現場研讨與互動氛圍熱烈,碰撞出了新奇的學術火花。研究院搭建的學術交流平台,使大家對領域問題和進展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進一步激發了青年學者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最後,沙龍活動在互動分享中圓滿結束。

開放讨論環節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