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我校太阳成集团tyc234cc、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協同創新研究院聯合粵港澳高校碳中和與綠色發展聯盟、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低碳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十一期碳中和系列講座,在大學城校區大講堂中心報告廳召開。本期講座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曲久輝做了“邁向零污染地球的平衡論與變革性技術”的報告。講座由我校太阳成集团tyc234cc、碳中和研究院徐俊教授主持,太阳成集团tyc234cc、機電工程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輕工化工學院等多個學院的在校師生,以及來自粵港澳高校碳中和與綠色發展聯盟和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低碳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共計600餘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曲久輝院士以“邁向零污染”為主題,系統性講述了邁向零污染的挑戰、“平衡論”以及支持邁向零污染的變革性技術擴展性與環境學科研究的重大問題。他認為,邁向零污染的關鍵是“平衡”,即污染物排放與環境消納能力的平衡、降污與減碳過程的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效益的平衡,而非絕對的污染零排放以及環境零接納。他強調,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平衡論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污染物排放與環境消納能力的平衡的關鍵是創建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平衡理論和應用體系,減污降碳協同控制的根本是将碳排放和污染物減排控制在一個技術、經濟可行的平衡上,而環境保護與經濟保障的平衡的重點則是将環境保護成本控制在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的平衡上。同時,如果能将這三個平衡系統性地耦合成一個平衡,則更适合我們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此外,曲院士還從設立交叉學科,變革性地突破傳統技術框架為切入點,為我們提供了目前AI、機械以及其他學科與環境交叉研究的新思路。
問答互動環節,在場師生圍繞“如何把研究交叉平衡中的問題在環境領域中深入探讨而非最終将問題轉化成物理、生物等領域”、“如何挖掘統籌背後的基礎科學問題”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曲久輝院士的精彩回答和分享讓師生們對科學問題的轉化、統籌理念的具象化以及如何通過進一步細化各個學科對于平衡的定義,對實現未來零污染社會的研究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碳中和系列講座是廣工碳中和研究院打造碳中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心與碳中和合作交流平台的基礎舉措之一,通過定期邀請知名專家來校作學術報告,拓寬師生視野,提高師生素養,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碳中和相關領域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