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态工程專業介紹

時間:2021-06-29

點擊:

一、曆史沿革

2003年:專業前身生物工程專業(環境生物技術方向)招生;

2015年:獲批環境生态工程專業(教育部2012年新增此專業);

2016年:原專業整體升級為環境生态工程專業招生;

2019年:環境科學/生态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2020年:入選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2020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1年:所在學科列自然指數地球和環境科學學科排名全國第37位;

2021年:招收環境生态工程創新班;

2022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第10位。

二、專業培養目标

本專業緻力于培養适應國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設需要,熟悉生态環境保護政策和管理程序,掌握工程學、生态學、環境學等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實驗技能和工程設計技能,具備較強的解決環境生态領域實際工程問題和創新創業能力,兼具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國際競争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相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環境保護與生态修複領域的高素質應用及創業型人才,并為環境生态及其交叉學科的創新研究梯隊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三、專業核心課程

環境生态工程專業的核心理論課程包括環境工程學、生态工程學、産業生态學、生态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生态環境監測與評價、生态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系統分析。

四、專業實踐環節

環境生态工程專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環境微生物學實驗、基礎生态學實驗、環境工程學實驗、生态環境監測實驗、生态工程學實驗、産業生态學實驗、認識實習、生産實習、畢業實習、野外生态實習、工程訓練C、生态工程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五、專業培養特色

(1)特色培養,小班授課:結合國家與地方生态文明建設、環境治理和生态修複工程建設,圍繞“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特色”的培養原則,采用小班授課模式,充分體現環境工程與生态工程交叉融合,凸顯環境生态治理的宏觀視野和區域工程治理相結合的培養特色,支撐廣東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

(2)院士領航,全員導師:創辦院士創新班,構建本科學業導師制度,為本科生早期介入科研與工程技術研究提供常态化通道,充分利用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荟萃的科研優勢與特色,以科研反哺教學踐行個性化創新科研人才培養。

(3)聯合培養,注重實踐:強調工程實踐培養,設立校企合作培養平台與雙導師制度,面向宏觀與區域性生态環保需求,理實交融,以賽促教,保障新工科特色創新實踐人才培養。

六、創新班師資力量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已建成一支以國家級和省部級人才為帶頭人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并下沉于本科育人。院内共有專職教師40位。其中,教授26位,副教授/副研究員14位,80%以上的教師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曆。研究院擁有國家級人才26人次,省級人才7人次,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重大專項創新團隊2個。

七、就業去向

環境生态工程專業及專業前身的三年平均就業率為95%,其中2019年、2021年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100%,升學深造率為23%。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為廣東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科研院所、環境監測和環保公司等。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表現的滿意度為100%。畢業三年後大多成長為各級政府部門和知名企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幹部及業務骨幹,或成功自主創業,為國家及廣東省生态文明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