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實廣東省青年大學生參與“百千萬工程”的行動指南,引導我院學生深入基層一線,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7月29日至8月1日,我院師生赴饒平縣海山鎮開展海洋牧場調研、貝類育苗場等調研活動,同時舉行“百千萬工程”“漁工巧匠”突擊隊“太阳成集团tyc234cc·饒平縣海山鎮工作站”揭牌儀式。

攜手共進啟新程,同心協力繪藍圖。為實現青年大學生與基層時間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将理論知識賦能鄉村建設,在地方治理的廣闊天地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搭建“漁工巧匠”團隊項目成果落地的紐帶,建設合作共赢的平台,團縣委書記童少華,團縣委副書記陳媛媛,海山鎮組織委員李澤芳,學院團委書記刁衍斌揭牌“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太阳成集团tyc234cc·饒平縣海山鎮工作站”。

校企合作雙向賦能,産教融合共謀發展。海水育苗産業是海山鎮的支柱産業,已發展到擁有超過300家培苗場,從業人員達到8000多人,覆蓋完整産業鍊。突擊隊成員前往海山鎮廣東海建生物科技公司進行調研中了解到企業将着眼于規模化發展,主動吸引産業鍊上下遊合作企業,構建更為牢固的産業聯合體,以應對育苗市場的不穩定性。雙方就育苗養殖的常規方法,存在問題與空白技術方向進行探讨,希望通過校企合作持續推動技術創新,以新技術提升現有生産力,積極開展多形式、深層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優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進學校地方産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實現漁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


欄水追浪風帆起,耕海興漁看今朝。為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在當地海洋牧場負責人的帶領下,突擊隊登上魚排切實了解當地海洋牧場特點。魚排上的懸吊式養殖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空間,無設置水底支撐結構,可以靈活結合循環水處理技術、生态養殖技術等,實現養殖過程的精準控制和高效管理。海洋牧場系統化繁育由活體原生生物和浮遊藻組成的純天然餌料,保證了餌料新鮮程度和健康程度。“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是我國向海圖強的實踐訴求。在海洋牧場調研學習,突擊隊對海洋水産養殖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實踐隊隊員們日後的學習與研究方向點明了思路。


校地共建工作室的揭牌,為青年學子搭建了一個了解海洋經濟、服務鄉村發展的平台,進一步推動了“百千萬工程”在海山鎮的深入實施。突擊隊員們表示,此次海洋牧場調研學習,将專業知識應用到鄉村建設中,積極投身鄉村建設,服務地方發展需要。未來,“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工作站将在海山鎮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吸引更多青年共繪“百千萬工程”藍圖,為鄉村振興事業,共同書寫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