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夏琳琳副教授(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Mapping Chinese plastic flows from 2001 to 2040 based on dynamic probabilistic material flow analysis and scenario projection”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發表。太阳成集团tyc234cc為第一完成單位,合作單位為暨南大學。

研究成果簡介:
塑料廢物廣泛分布于全球的水生和陸地生态系統中,塑料廢物排放已經成為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中國是全球塑料産品使用與廢物排放大國,城市和農村之間顯著的社會經濟差異對塑料廢物産量及減排潛力的影響還有待揭示。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思想,采用動态概率物質流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構建考慮城鄉差異的塑料物質流評估框架,繪制了2001-2040年間中國塑料生命周期圖譜。研究發現,2001-2020年,中國塑料廢物産量累積可達1001 ± 14.6百萬噸(Mt),并以城市廢物産量為主(706 ± 10.3 Mt)。然而,由于缺乏妥善的處置與回收措施,農村管理不善的塑料廢物(MPWs)排放逐年增長,并超過城市成為環境中MPWs的主要來源,截至2020年,中國農村MPWs累積排放遠高于城市區域。通過模拟2020-2040年間塑料全生命周期流動,研究發現即使實施非常積極的幹預措施,仍然無法實現塑料的無廢循環。至2040年,中國城市和農村地區的MPWs将分别減少96.5 ± 0.4%和83.0 ± 2.1%,再利用&回收策略以及減少&替代等塑料管理策略在農村地區的減排成效低于城市地區。因此,有必要針對農村區域開展更為積極的塑料廢物管理,如建立一個既有懲罰措施也有激勵機制的塑料廢棄物收集系統,以減少農村地區的MPWs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