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環境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與特色創新研讨會在廣州舉行

時間:2024-12-09

點擊:

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主辦,太阳成集团tyc234cc承辦的“高等學校環境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與特色創新研讨會”(以下簡稱“研讨會”)于12月5日至7日在廣州成功舉行。本次研讨會以“銳意改革提質量,持續創新擔使命”為主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探讨推進建設美麗中國、教育強國時期環境類專業的發展方向,充分交流高校在環境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舉措與特色創新、教學資源建設與質量提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參會專家圍繞特色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與卓越人才培養等内容共同探讨環境專業教育教學在新時期的發展方向和革新路徑。

出席會議的有教指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侯立安院士,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太阳成集团tyc234cc楊志峰院士,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汪華林院士,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校長餘林教授,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仇榮亮教授,湘潭大學副校長葛飛教授,南昌航空大學原校長羅勝聯教授,西南科技大學原書記董發勤教授,高教出版社理科事業部副主任陳正雄編審,及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30餘所高校的教指委委員代表、領導和專家學者。

19825

會議現場

研讨會開幕式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院長譚倩教授主持,楊志峰院士、餘林副校長緻辭。

楊志峰院士表示,本次研讨會的初衷在于不斷革新和探索教育教學方式,構建先進育人模式以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優秀教學資源以賦能新質生産力和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态文明建設新篇章;他還呼籲要從複合生态系統全局聯動視角加強環境生态工程等專業,關注減污降碳等新發展理念,重視經濟發展、人民健康等民生需求,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環境類教育教學改革,全力服務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

11866

楊志峰院士緻辭

餘林副校長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彙點,是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關鍵陣地。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工科特色和産業融合優勢,高質量推進“1+2+3”攀撐計劃學科提升工程,努力向高水平創新型大學闊步邁進。學校一直重視環境學科發展,形成了涵蓋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應用的創新體系,連續3年(2022-2024年)蟬聯校友會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環境生态工程專業全國第一,為培養生态環境領域優秀人才貢獻了廣工力量。

13503

餘林副校長緻辭

譚倩院長代表組委會向全體參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教指委提出的要求與期望,并感謝學校一直以來對環境學科發展的大力支持。

DE5F

譚倩院長主持研讨會開幕式

11DBB

仇榮亮副校長主持主旨報告環節

大會主旨報告由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仇榮亮教授主持,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侯立安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汪華林院士、湘潭大學葛飛副校長及同濟大學戴曉虎教授分别以“新時代高校環境類專業育人機制創新思考”、“環境工程專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紅色數字化資源賦能生态文明課程思政建設”、“新形勢下環境學科發展的挑戰與機遇”為題作主旨報告,展示了各高校在環境類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成功案例與先進經驗,分享了專業建設的探索曆程與未來定位,引起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共鳴。

FBF4

侯立安院士作主旨報告

12B76

汪華林院士作主旨報告

19C77

葛飛副校長作主旨報

1C303

戴曉虎教授作主旨報告

研讨會期間,還組織了專業建設研讨會和兩場分會論壇,與會代表圍繞課程改革、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踐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本次研讨會為推動環境學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促進了全國高校在環境類專業教育教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5670F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