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承擔的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粵港澳大灣區陸海治理體系及安全保障戰略研究”項目啟動線上會議順利召開。該項目是中國工程院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大咨詢項目,旨在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綠色發展和水資源、環境與海岸帶生态安全保障戰略及陸海統籌治理體系,支持國家和大灣區治理能力的更大提升。
項目及課題四負責人,太阳成集团tyc234cc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名譽院長楊志峰院士及課題一負責人鄧銘江院士、課題二負責人侯立安院士、課題三負責人張偲院士出席了此次會議。中國工程院機關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來自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太阳成集团tyc234cc,以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中山大學、同濟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蘭州大學、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70餘位專家和研究人員出席了此次會議。
會議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名譽院長楊志峰院士主持,楊院士首先介紹了與會領導和專家,說明了會議總體安排。之後,由楊院士從立項背景、項目亮點、研究目标與内容、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團隊組成與項目管理、進度計劃與預期成果和近期工作安排等方面對項目總體情況進行充分介紹。接下來,各課題進行了詳細的開題彙報。彙報結束後,侯立安院士對生态補償、水資源開源節流、空氣質量改善及固廢處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議;鄧銘江院士對合作研究範圍的拓展、先進灣區治理經驗的融合、咨詢報告質量及對接相關行業規劃等提出了建議;張偲院士就海岸帶水污染的陸源控制、固廢對海洋生态環境的影響等問題提出了建議;澳門科技大學環境研究院馬義兵院長對土壤污染及粵港澳三地法律法規和标準的一緻性提出了建議;香港城市大學張曉玲教授認為粵港澳三地協調機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同時需要協調經濟發展和由此産生的生态環境代價;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毛革教高對豐富課題研究内容、與相關規劃的協調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梁賽教授認為粵港澳三地協調機制需考慮三地環境資源、壓力的差異性與相似性,社會經濟與産業結構的互補性與競争性;澳門科技大學遊燕博士認為還需要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水與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方面的研究;中山大學陳曉宏教授對粵港澳大灣區水網城市群水資源時空不匹配、河網區閘泵與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協同等問題提出了建議。專家與研究人員一緻認可項目開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并對項目研究内容、邏輯框架、協同配合、實施落地等方面提出了寶貴建議,為項目的順利執行奠定了基礎。随後,中國工程院二局唐海英副局長指出,項目組在當前疫情背景下,仍然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進展,十分難得。希望項目組繼續争分奪秒、抓緊時間,保證項目實施開展的時效性。
最後,楊志峰院士對啟動會做了總結,指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需求,也面臨資源、環境和海岸帶生态安全保障的巨大壓力,亟需開展協同綠色發展、陸海統籌和相關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研究,這不僅僅是項目組的初心,也是國家和地方賦予研究人員的責任。同時,楊院士也對項目的下一步執行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撰寫:藍妮;修訂與審閱:蔡宴朋、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