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生态勞動實踐活動,弘揚勞動精神,培養學生積極勞動、主動勞動的習慣,我院于5月24日下午組織本科生在闆球場溫室大棚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輔導員章瑩老師和全體本科生參與了此次勞動。
生态理論知識與勞動實踐教育的結合是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内容,學生在溫室大棚學習“魚菜共生”新型複合耕作體系的原理,同時以勞動實踐的形式來增強勞動意識。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專業指導下學習科技勞動種植培育的方法。學生們分為若幹個小組,分别負責播種、轉移生長期菜苗至泡沫種植闆上進行水培培養、采收種植闆槽中已經成熟的作物,最後打掃大棚衛生、清潔種植闆和種植槽,為後續的種植提供良好環境。活動後,本科生何邦潤同學表示,“我在此次科技勞動實踐中近距離接觸了雙創科研項目,拓寬了專業視野,其二是學習了育苗、挖菜、清掃等基礎農務知識,是理論到實踐、再到科學技術學習的新體驗。”

在科技勞動中成長,在勞動實踐中成才。本次科技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的探索對我院環境生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豐富勞動教育内容,引導學生養成熱愛科技勞動的習慣,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科學技術的奧秘、學習科技、豐富大學生活。同時,學生也深入學習了“魚菜共生”系統,了解了産業前沿新業态,增強了對生态平衡和提升生态經濟效益的認識。

據悉,“魚菜共生”是一種在循環水産養殖中種植植物的水培和養殖複合技術,通過“菜養水”、“水養魚”、“魚養菜”達到魚、植物、細菌健康共生的狀态。“魚菜共生”結合了“無土培植”和“水産養殖”兩種高效系統,也提升了對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環境污染及生長要素管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