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與廣州南方海洋實驗室共建的“濱海與深海生态環境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主任馮景春教授牽頭研制了“升”級多序列保真采水一多級過濾長周期培養一體化裝置。該裝置于6月21至7月15日在我國南海和台西南海域不同特征的海底甲烷滲漏區成功進行了垂直剖面序列式保真采樣與原位過濾一體化作業,并于近期圓滿完成了長達50天的原位溫-壓環境“甲烷滲漏”培養實驗。

裝置現場作業場景
海洋水體是阻滞深海甲烷進入大氣環境的關鍵地帶,從深海底“貧氧”到表層海洋“富氧”環境的甲烷氧化機理研究是揭示海底釋放甲烷的“最終歸宿”的重要途徑。利器善事,匠心築夢,鑒于常規取水方式不保真,不能精确認知原位環境的溶解氣和溶解态化學組分濃度,及微生物群落動态變化,進而不能有效研究甲烷轉化機理等困難,研究中心研制了“升” 級多序列保真采水-多級過濾長周期培養一體化裝置。
該裝置的成功研制突破了大體積水樣多序列保真獲取與長周期培養實驗融合的關鍵技術。裝置具備2000米水深内10個水層序列保壓采水能力,單層保壓采水體積可達10升:能同步進行水下原位多級微生物過濾與固定作業;并具備從船載實驗室到陸域實驗室利用保真水體進行長周期保溫、保壓模拟實驗的能力。該裝置将為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甲烷洩漏及常規油氣開采烴類洩漏的環境生态風險研究提供重要技術手段,為“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冷泉生态系統研究裝置”的啟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并且還可拓展應用于海洋新型污染物“源-彙”規律等前沿科學研究。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建有6個省部級科研平台、2個研究院、2個研究中心、1個野外觀測實驗平台和1個協同創新平台,包括大灣區城市環境安全與綠色發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流域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态修複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減污降碳協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粵港澳污染物暴露與健康聯合實驗室、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協同創新研究院、濱海與深海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