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至21日,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生态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那不勒斯帕斯諾普大學科學技術系聯合主辦的首屆灣區循環經濟國際研讨會“成功的故事與新的挑戰: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級綠色灣區”在中國澳門成功舉辦。會議開設主題報告以及“生态修複與管理”、“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實踐”、 “城市群的演變過程與循環經濟實踐”、“城市代謝與廢物管理”等5個分會場,100餘名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生态修複與管理方面的專家和學者會聚一堂。研究院名譽院長楊志峰院士與副院長何頔教授帶隊等7位教師作為主辦方代表出席了研讨會。
研讨會邀請了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馬裡蘭大學孫來祥教授、巴西清潔生産重點實驗室主任、保利斯塔大學Biagio Giannetti教授、美國佛羅裡達大學教授、環境政策研究中心Mark Brown主任、意大利Parthenope大學Sergio Ulgiati教授、日本東京大學窦毅研究員、香港城市大學張曉玲教授介紹世界大灣區綠色發展的成功經驗,并為粵港澳大灣區循環經濟與綠色發展提供寶貴建議。
11月20日上午,首屆灣區循環經濟國際研讨會隆重開幕,大會主席楊志峰院士緻開幕詞。灣區經濟靠港而生,依灣而興。灣區經濟逐漸在以都市圈為主要節點的世界經濟網絡中占據戰略地位,成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引擎。大會聯合主席Sergio Ulgiati教授緻開幕詞,指出此次國際研讨會緻力于搭建一個交流與分享世界級灣區綠色發展成功經驗的平台,為科研人員提供循環經濟的最新研究發現與應用案例。
随後,孫來祥教授發表主旨演講,以深圳和珠三角灣區為例,提出了一個系統動态框架,對灰色和綠色基礎設施進行綜合權衡分析,尋找最優組合的穩态路徑。Biagio F. Giannetti教授做了題為“巴西循環經濟實踐:經驗與教訓”的主旨演講,通過闡述巴西循環經濟的發展曆史,詳細介紹了實踐中的得與失、危機與機遇、現狀與未來。最後,來自東京大學的窦毅研究員總結了日本灣區的曆史經驗和政策趨勢,為粵港澳大灣區有效推動循環經濟的政策實施提供參考。
11月21号,張曉玲教授做題為“智能共享經濟、新自由主義和可持續發展轉變:後碳排放情景下的新技術經濟模式”的主旨演講,指出支撐後碳經濟的新自由主義和技術中心注意價值觀為過渡性氣候變化應對戰略帶來了根本障礙。Sergio Ulgiati教授做題為“城市福祉實驗室:資源質量和關系作為容量建設、循環經濟、環境完整性和社會發展的驅動力”的主旨演講,指出社會-經濟-環境耦合、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和溝通策略、共享經濟可成為提升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Mark T. Brown教授做題為“佛羅裡達的生态資源管理:科學、經濟和法規的生态進化”的主旨演講,強調了系統概念及視角在生态系統修複中的重要性。
最後,研讨會取得圓滿成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已是列入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和曆史必然,如何建設成功難度很大、任重道遠。會議對世界級灣區循環經濟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借此會議所整合的資源和搭建的平台,繼續為推進我國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發展做出努力。期待明年再會!

楊志峰院士開幕式緻詞

從左至右依次為孫來祥院士、Sergio Ulgiati教授、Mark T. Brown教授做主題報告
大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