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周雅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Food發表封面論文

時間:2020-09-17

點擊:

  9月15日,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周雅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Food(《自然•食物》)發表題為Sharing tableware reduces waste generation, emissions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China’s takeaway packaging waste dilemma(共享餐具減少垃圾、排放和水資源消耗,破解中國外賣包裝垃圾難題)的研究長文,研究首次定量我國城市外賣垃圾産量及生命周期環境影響,提出共享餐具可為我國外賣包裝垃圾減量、塑料污染治理、“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新模式。本文被選為Nature Food期刊封面論文和本期亮點論文,并受到國際專家解讀和好評。
       Nature Food同期“News and Views”(新聞與觀點)欄目特邀瑞典隆德大學包裝物流學院Katrin Molina-Besch撰寫題為Food delivery packaging and tableware waste(外賣包裝和餐具垃圾)的評述文章,對該研究論文的學術價值、科學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
       研究将主流在線外賣平台城市級大數據作為輸入,采用自上而下方法核算中國外賣行業包裝垃圾及生命周期環境影響。結果表明,2018年,4億在線外賣用戶共消費100億份外賣,産生323千噸一次性餐具和包裝垃圾,排放709千噸二氧化碳,消耗246萬立方米水資源。無錫等十個城市占全國7%人口,産生了全國30%外賣垃圾,貢獻全國外賣包裝32%二氧化碳和30%水資源消耗。


圖1 中國城市外賣包裝垃圾地理分布


圖2 中國人均外賣包裝垃圾産量城市排名

 
       研究定義了外賣恩格爾系數,進一步分析城市間外賣消費和生活方式差異。研究發現,外賣消費的地理位置與經濟有關,發達城市和旅遊城市居民更願意點外賣,外賣恩格爾系數更大。發達城市外賣消費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和污染物,面臨更大的環境負擔。本研究利用大數據減少生命周期評價數據收集工作量,并将地理分布與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相結合,為外賣垃圾綜合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圖3我國城市外賣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地理分布及外賣恩格爾系數

2018年上海使用淋膜紙碗、紙袋替代外賣塑料餐盒和打包帶,減少外賣行業對塑料制品的依賴。基于該實際案例和共享經濟理念,本研究構建紙替代情景和共享餐具情景,比較其垃圾減量和生命周期環境減排的潛力。研究發現,紙替代情景減少57%塑料垃圾、49%二氧化碳,但額外産生493千噸紙垃圾(相當于基本情景垃圾産量1.5倍),額外消耗43%水資源。對于尚未建立垃圾分類回收體系的城市,紙替代并非解決外賣垃圾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共享餐具具有顯著環境減排效益,可減少92%垃圾産生、三分之二以上的環境排放和水消耗,為我國城市外賣包裝垃圾減量、塑料污染治理、“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新模式。
       推行共享餐具,需要可持續商業模式,離不開政府、外賣商家、外賣平台、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本研究指出,公衆教育、可持續消費引導是推行可重複使用餐具的關鍵因素。此外,共享包裝推廣到零售、餐飲、物流等行業,可推動新業态經濟可持續發展和 “無廢社會”建設,助力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
       這是我校大灣區城市環境安全與綠色發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9年獲批以來取得的最新重大研究成果,由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聯合荷蘭格羅甯根大學、清華大學、愛丁堡大學、中國科學院環境生态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名古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等多家機構學者合作完成。周雅副教授和荷蘭格羅甯根大學單钰理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單钰理研究員、清華大學關大博教授和環境生态工程研究院蔡宴朋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合作作者楊志峰院士對論文完成給予了重要指導。該研究得到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鍊接:
       Nature Food September Issue: https://www.nature.com/natfood/volumes/1/issues/9
       Articl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0-00145-0
       News and View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0-00146-z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05008833号